樂氏同仁三門峽制藥有限公司
地址: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東城工業區
聯系電話:0398-7863924
一、“樂氏同仁”宗譜
二、“樂氏同仁”文化變遷
1421年 第一代 樂良才
樂良才于明永樂朱棣遷都之際由寧波遷往北京,是走街串巷、手持串鈴行醫賣藥的游方郎中,娶妻楊氏,生子廷松
1669年 第四代 樂顯揚
(康熙八年),入職太醫院吏目并獲康熙皇帝資助,取“同修仁德、濟世養生”之意,經絡“銅人”之音,創立“同仁堂藥室”, 為同仁堂創始人。
牛黃清心丸
樂氏第四代樂顯揚時,牛黃清心丸處方由清代御藥房傳入同仁堂,沿用至今。"同仁牛黃清心丸"即為宮廷秘方的制法,目前依然屬于國家保密處方。
1702--1706年 第五代 樂鳳鳴
1702 年(康熙四十一年),樂鳳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路南開設了同仁堂藥鋪。1706 年(康熙四十五年),樂鳳鳴精求各類配方,匯編《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
安宮牛黃丸
同仁堂第五代樂鳳鳴搜集眾多的古方名方,配置了眾多藥劑,并撰寫了《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一書,安宮牛黃丸從此成為同仁堂的“鎮店名藥”。
1723年 雍正元年/ 御藥供奉
雍正皇帝登基,欽定樂氏“同仁堂樂家老鋪”為供奉清宮御藥獨辦官藥,稱之為“御藥供奉”, 此后歷經清朝八代皇帝,供奉御藥房用藥近二百年間未被更換。
大活駱丹
樂鳳鳴之子樂禮在原有“大神效活絡丹”基礎上研制出一種新藥,制成的活絡丹,藥效顯著,是治療風寒麻痹癥的珍貴藥物,“大活駱丹”也成為同仁堂的名藥之一。
1834年 烏雞白鳳丸
樂氏第九代傳人樂百齡看明代處方,反復思考將配方重新研發,配置出【樂家老鋪-同仁堂烏雞白鳳丸】,并記于祖傳配方薄【同仁堂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丸丹下料配方】一書中,為樂家藥品最廣為人知與使用的招牌藥。
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/完全收復同仁堂
樂氏第十代傳人樂平泉經營有方,將同仁堂外股全部收回,結束股份制,中興同仁堂,奠定了同仁堂穩固的基礎。
1861年 咸豐十一年/“樂氏御供”金腰牌
慈禧太后親賜“樂氏御供”金腰牌,代表著當時醫藥界的至高榮譽。
1880年 光緒六年
樂平泉去世,由妻許氏主持同仁堂家務與店務,長達27 年之久。
1885年 光緒十一年
大清宮廷御藥房藏樂氏《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》一本,是清宮抄自樂氏同仁堂秘方,封面有“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”標簽,注明系光緒十一年六月初四日抄“同仁堂配方”進宮,計一百零二方。
1907年 光緒三十三年
許氏去世,四年后清朝滅亡建立民國,同仁堂結束了長達一百八十八年的御藥供奉歷史,大清宮廷共欠藥銀18 萬7 千兩和制錢23 萬吊。同仁堂開始正式由樂家四房共管,這種管理形勢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。
1949年 南遷
樂氏同仁堂正宗第十三代傳人樂崇輝攜帶唯一同仁堂{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}手抄本,隨蔣介石及孔子家族第七十七代"衍圣公"孔德成和部分北京故宮珍寶文物南遷臺灣
1952年 臺灣同仁堂
第十三代樂崇輝創立樂氏臺灣同仁堂。
1954年留在北京的樂氏第十三代傳人樂松生在北京帶頭實行公私合營,把同仁堂交給國家。
1977年 第十三代樂崇熙編寫《中華藥典》第一部,樂崇熙1956 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藥學系,畢業后分到中醫研究院(現中醫科學院),為國內著名醫學家,擔任1977 年出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第一部的編寫。
1979年 文革結束,北平同仁堂樂家老鋪改名為“北京同仁堂”。
2006年,樂氏第十四代傳人樂覺心聯合數十所享譽國內外的優秀大學、臺灣中醫藥司官方資源及臺灣頂尖中藥研發制造廠,共同實踐臺灣樂氏同仁堂“老藥新制”、“中藥食品科技化”的“昔日御藥供奉,今日養生共享”的三大目標。同年,樂崇輝造訪大陸樂氏第十三代兄弟并合影。
2010年, 臺灣樂氏同仁堂有限公司成立。
2012年,臺灣樂氏同仁堂文化館開幕。
2014年,樂氏第十四代傳人樂覺心,感念樂家傳承了三百多年的藥目秘方,承載清宮廷一百八十八年御藥供奉的使命及父親期望,扛起現代樂氏同仁回歸大旗,開創樂氏同仁大陸的事業新版圖。
地址: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東城工業區 豫ICP備20011355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鄭州 SEO標簽
頁面版權所有©樂氏同仁三門峽制藥有限公司 電話:0398-7863924